2025 年 FIBA U19 女篮世界杯小组赛 B 组的一场焦点战中,中国女篮以 52-115 惨败于加拿大女篮,63 分的巨大分差创下本届赛事最悬殊比分。这场溃败不仅延续了中国队小组赛三连败的尴尬纪录,更暴露出球队在战术体系、球员能力和青训储备上的多重隐患。
一、全场碾压:加拿大攻防两端彻底统治
比赛从开场便呈现一边倒态势。加拿大女篮凭借高强度的防守压迫和快速转换进攻,在首节打出 15-0 的梦幻开局。尽管李雨汧在篮下打进中国队首球,但加拿大的外线火力全开,豪威尔单节命中两记三分,率队以 32-8 结束首节。次节王嘉欣替补登场后连中两记三分短暂止血,但加拿大的轮换阵容依然保持着 55-26 的半场领先优势。
下半场加拿大进一步扩大优势,通过内线强攻和外线传导球彻底瓦解中国队防线。第三节末段豪威尔命中压哨三分后,分差已突破 50 分。末节进入垃圾时间,加拿大仍以 115-52 锁定胜局。全场比赛,加拿大抢下 24 个进攻篮板(中国队仅 6 个),并迫使对手出现 26 次失误。豪威尔以 26 分成为得分王,而中国队仅冉珂嘉(14 分 7 篮板)和梁雅琦(10 分 5 篮板)得分上双。

二、核心缺失:内线真空成致命短板
此役暴露的最大问题是内线实力的悬殊差距。由于主力中锋张子宇被临时抽调至国家队参加亚洲杯,中国队内线高度骤降,最高球员徐紫奇(1.95 米)难以对抗加拿大 2 米以上的锋线群。加拿大利用身高优势在内线予取予求,仅进攻篮板一项就多抢 18 个,直接转化为二次进攻得分。
更严重的是,内线缺失导致防守体系崩溃。加拿大频繁通过挡拆突破制造杀伤,而中国队协防补位屡屡失位。数据显示,加拿大在内线得分高达 68 分,三分球命中率也达到 42%。反观中国队,进攻端过度依赖外线单打,缺乏有效的内线策应,全场仅通过内线得到 22 分。
三、战术困境:年轻球员难扛大赛压力
这支 U19 女篮的平均年龄不足 18 岁,面对世界排名第三的加拿大,经验不足的问题被无限放大。进攻端,球队缺乏清晰的战术体系,往往陷入个人单打或仓促出手的困境。全场比赛,中国队三分球 25 投仅 6 中,两分球命中率也不足 40%。防守端,球员对挡拆防守的轮转意识薄弱,多次被加拿大的外线球员一步过掉。
主教乐鱼网官网入口练王桂芝在赛后坦言:“我们在身体对抗和战术执行上存在明显差距。年轻球员需要更多国际大赛的淬炼。” 但外界批评认为,临时抽调核心球员的决策加剧了阵容失衡。有媒体指出:“张子宇的缺席不仅削弱了内线实力,更打乱了球队的战术部署。这种急功近利的用人策略值得反思。”
四、未来挑战:淘汰赛直面美国女篮
小组赛三战全败后,中国队以 B 组垫底身份晋级淘汰赛,八分之一决赛将对阵 A 组头名美国女篮。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强队,美国队在小组赛中同样以场均净胜 50 分的表现强势晋级。这场对决不仅是实力的悬殊较量,更是检验中国女篮抗压能力的试金石。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在小组赛中展现出的统治力已引发夺冠热议。其流畅的团队配合和均衡的阵容深度,被认为具备挑战美国队的实力。反观中国队,若想在淘汰赛中有所作为,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强化内线防守和篮板保护,二是提升外线投射稳定性,三是减少关键失误。
五、深层反思:青训体系亟待改革
这场惨败引发了对中国女篮青训体系的广泛讨论。数据显示,加拿大女篮本届赛事场均得分 105 分,而中国队仅 62 分,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反映在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上。有专家指出:“我们的年轻球员在基本功、比赛阅读能力和心理韧性上存在明显短板。青训不应只关注身体条件,更要注重篮球智商的培养。”
此外,管理层的决策也受到质疑。将张子宇抽调至国家队的做法,虽然短期提升了成年队实力,但却让 U19 女篮失去核心竞争力。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模式,暴露出人才储备的不足。有球迷直言:“青训体系的问题不解决,未来这样的惨案还会重演。”
这场 63 分的溃败,既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也是一次深刻的警示。中国女篮若想在国际舞台上重塑辉煌,必须从青训体系、战术理念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大赛中避免类似的 “惨案” 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