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窗

王楚钦跨界助力百队杯,奥运场馆见证青少年三大球新征程

2025-07-28

7 月 22 日,随着 “奔跑吧・少年” 李宁杯北京市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在鸟巢金色大厅召开,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楚钦通过视频为赛事送上特别祝福,以跨界姿态为北京青少年体育注入新活力。这场融合足球、篮球、排球的盛事,不仅创下百队杯 42 届历史上的参赛规模新高,更将部分赛事搬进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让年轻运动员在顶级舞台上追逐梦想。

一、奥运冠军跨界发声:从乒乓球台到三大球的体育精神共鸣

作为乒乓球领域的新生代领军人物,王楚钦在视频中坦言:“虽然我的主场是乒乓球台,但体育精神是共通的。” 他特别提到,百队杯作为已有 42 年历史的传统赛事,是无数青少年足球梦想的起点。王楚钦回忆起自己 5 岁开始练球的经历,鼓励参赛小选手们:“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在挫折中学会成长,未来的体育之星可能就诞生在你们中间。”

值得关注的是,王楚钦与马龙、丁宁等奥运冠军共同为赛事签名足球,这份承载着体育传承的礼物将通过抽奖形式送到幸运小球员手中。这种跨界联动不仅打破了项目壁垒,更传递出 “全体育” 的发展理念 —— 无论是小球还是大球,拼搏精神始终一脉相承。

二、百队杯再创新高:1369 支球队点燃京城夏日激情

作为本次公开赛的核心赛事,第 42 届滴滴百队杯足球赛创下多项纪录:报名球队达 1369 支,参赛总人数(含球员和官员)高达 18094 人,其中更吸引了来自港澳台及海外的青少年队伍。赛事覆盖 U6 至高中全年龄段,设置 14 个组别,12 岁以下混合组优胜队将获得代表北京参加全国赛事的资格。

王楚钦跨界助力百队杯,奥运场馆见证青少年三大球新征程

组委会特别提到,本届赛事首次引入 “智能赛事管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球员身份核验,同时在鸟巢、朝阳体育中心等场馆部署 5G 直播设备,让家长和球迷可实时观看比赛。这种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赛事专业性,也让更多人能共享青少年体育的魅力。

三、奥运场馆变身青春战场:双奥遗产激活城市运动基因

本次赛事的一大亮点,是部分比赛将在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奥运场馆进行。例如,百队杯 U12 混合组决赛将在鸟巢外场举行,而篮球俱乐部联赛的南北大区赛则选址水立方。这些场馆不仅承载着北京奥运的辉煌记忆,更通过 “体育 + 教育” 的模式,让青少年在世界级场地中感受竞技氛围。

国家体育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场馆在非运营时段向青少年赛事开放,既是对双奥遗产的活化利用,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专业场馆的使用门槛。“我们希望孩子们走进鸟巢时,不仅是参观者,更是参与者。”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还乐鱼官方将探索更多 “场馆 + 青训” 的合作模式。

四、全年龄段覆盖:构建体教融合的 “成长立交桥”

除足球外,同期举办的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联赛和未来之星排球大师赛同样亮点纷呈。篮球联赛首次允许每队引进两名外籍或外省学籍球员,并增设南北大区赛,预赛场地增至 12 个;排球大师赛则聚焦 U16 女子组,邀请 16 支省市高水平学校队伍参赛,打造高水准竞技平台。

这种 “三大球联动” 模式,构建起从兴趣启蒙到专业竞技的完整体系。例如,足球赛中的优秀球员可通过 “体教融合直通车” 进入北京体育大学附属中学等特色学校,篮球赛则与 CBA 北京首钢俱乐部青训体系对接。正如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刘北剑所言:“我们要为每个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让体育真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赛事文化深度赋能:征文活动记录青春逐梦故事

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与热情,赛事期间发起 “我的足球 / 篮球 / 排球故事” 征文活动。参与者可通过文字、绘画等形式分享运动经历,优秀作品将在《北京晚报》及赛事官网刊登。前国脚杨晨在发布会现场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参加百队杯的经历:“那时我们穿着胶鞋在土场上踢球,却踢出了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 他寄语年轻球员:“无论输赢,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组委会透露,征文活动还将延伸至线下,计划在奥运场馆举办 “青少年体育文化展”,展出历届百队杯珍贵照片、球员装备等。这种 “以赛促文、以文润赛” 的创新模式,让赛事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记录城市体育记忆的文化载体。

结语

当王楚钦的祝福声在鸟巢回荡,当 18000 余名青少年球员踏上奥运场馆的草坪,北京正以一场跨越项目、跨越代际的体育盛会,诠释着 “双奥之城” 的青春活力。从胡同里的草根赛事到奥运级别的专业舞台,百队杯等青少年赛事的进化史,正是中国体育从 “金牌战略” 向 “全民健康” 转型的生动缩影。这个夏天,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在奥运场馆奔跑的身影,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体育传奇。